汉字数量非常庞大,约在10万个。汉字出现的时间也早,按照学界的统一看法,约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,即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,迄今已有三千余年,是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。
哪个汉字是第一个出现的汉字,目前已无法考证。但是,却可以找出最晚出现的汉字。这个汉字,就是当代的汉字“〇”,其义是“零”字义项中的空位数。
晚清开始,西方科学引入中国。(清)华蘅芳《学算笔谈》:“名位之数,既俱可用自一至九之各数记之,则其空位当以零字记之,或作一圈以代零字亦可。”一开始以“零”表示“0”,民国时渐写作“〇”,但没有明确为汉字。
“〇”在中国古代文献中,之前并非没有。“〇”这种符号,最先出现在太极图中,表示哲学中的混沌。作为汉字,最先出现在武则天造字中。但武则天所造的汉字“〇”,其实是汉字“星”字,后来被废止,与原有的汉字“零”根本就不是一个字。
据《中国科学技术史·数学卷》,“〇”的印刷符号,最早见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《数书九章》。明代数学家程大位《算法统宗》中,也出现了“〇”这个符号。上述这些“〇”,并不是汉字。
传统的中国算术,很少用到“空位数”这个概念。如“一百零二回”,一般称作“一百二回”。明代为了防止篡改数字,规定记账数字 “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百、千”,必须改写为“壹、贰、叁、肆、伍、陆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佰(陌)、仟(阡)”等笔画复杂的汉字,不使用“零”。如果是“壹万零肆佰斤”,只需写作“壹万肆佰斤”,这跟现代数字的读法与写法也是不一样的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在1995年12月1日颁布的GBK《汉字内码扩展规范》中,以“汉字数字”的名分收入了“〇”;国家标准GB18030-2000《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·基本集的扩充》中,也增补了汉字数字“〇”。
普及率最高的《新华字典》,也在最新版本中收录了汉字“〇”,释义为“数的空位,用于数字中。”
所以,当代汉字“〇”,释义均为“数的空位,用于数字中。” 汉字“〇”的写法,也与阿拉伯数字“0”与英文字母“O”,有明显的区别。
中国的汉字,皆由点画部首构成,“〇”对应不了相关部首,是个特殊的汉字。因为“〇”被正式明确为汉字,就形成新的书写规范。比方说公元“2020年”,只能写成“二〇二〇年”,不能写成“二零二零年”。